放疗专家朱骥:放疗是杀死肿瘤的“无形高手”,70%以上的患者要接受放疗,但国内远未达到这一比例-环球今头条
2023-05-30 16:05:58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关注河南热线

  在肿瘤治疗中,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是“不见血的手术刀”,是杀死肿瘤的“无形高手”,主要通过高能射线对付癌细胞,并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放疗与手术、化疗,并称肿瘤治疗的“三驾马车”。在国外,肿瘤治疗中有70%的人需要接受放疗,但在国内,远未达到这一比例,还有很大的发展上升空间。

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朱骥是腹部放疗专家,他特别感慨,放疗医生已不是当初的“画格子医生”,借助更多的“慧眼”与“帮手”,放疗在肿瘤治疗中正发挥着更强的战斗力。


(资料图片)

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腹部放疗专家 朱骥

“当下,肿瘤治疗手段在发展,肿瘤科普也要发展,患者和家属的认识也要更新。现在早就不是单一学科医生单打独斗去攻克肿瘤,而是多兵种联合作战,整合各学科的力量,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生命,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朱骥说。

肿瘤治疗中有70%的人需要接受放疗

国内远未达到这一比例

朱骥说,放疗是通过高能射线彻底消灭或缩小肿瘤,降低肿瘤侵袭能力,使不能手术的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治疗机会,或者消灭手术后可能残余的癌细胞,并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可用于治疗几乎全身各部位的多种癌症,所以称其为杀死肿瘤的“无形高手”。

目前在国际肿瘤治疗领域,放疗的运用很广泛。朱骥说,国际上曾做过相关的统计,70%以上的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需要接受放疗。其中,通过放疗能够达到根治的患者比例约占到40%,但是在中国,远未达到这个比例。

他分析,一方面是国内患者对放疗有很多认识误区,有的人认为放疗是用放射线照射患者,将放射线和核辐射等同起来,认为接受放疗,对身体伤害很大;有的人则认为放疗是姑息疗法,是癌症在晚期不能手术后,才进行的治疗方法,所以很多患者和家属对放疗有一些抵触情绪,也非常畏惧这种治疗;另一方面,医生同行对放疗也不了解,对放疗的印象都还停留在最早期的阶段。

“这些年,随着放疗的精准化发展,放疗在癌症治疗各阶段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充分利用好它,对癌症的治疗有决定性作用,对某些肿瘤来说,放疗已经不是配角,而是绝对的主角。”朱骥说。

根据治疗目的,他认为放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根治性放疗,一类是姑息性放疗。对根治性放疗来说,就是针对那些对放疗本身比较敏感的肿瘤,比如精原细胞瘤、霍奇金淋巴瘤,通过放疗就能让患者达到治愈的效果;而其他肿瘤,比如说肛管鳞癌、低位直肠癌、鼻咽癌,通过放疗和化疗结合的治疗方案,临床也有不错的效果。而姑息性放疗是用放疗来缓解肿瘤引起的一些局部症状,如癌性疼痛、癌性出血、胆道梗阻、肠梗阻等,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放疗医生要做的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不同治疗手段的组合,给患者带来最大获益。另一方面,也只有提升肿瘤患者对放疗的认知,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放疗的治疗范围和治疗质量。”朱骥说。

“保命”也“保肛”

一道选择题的第三种答案

在采访中,朱骥谈到,放疗的发展契合了现在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现在早就不是单一学科医生单打独斗去攻克肿瘤,而是多兵种联合作战,整合各个学科的力量,给患者带来最大的治疗获益。”

多年来,朱骥深耕低位直肠癌治疗领域。去年3月,在朱骥的带领下,浙江省肿瘤医院开设“直肠癌保肛联合门诊”,今年3月初,门诊一下子来了11名低位直肠癌患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手术,控制住病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低位直肠癌,如何不手术就能生活如常?这11人的“新生”,得益于朱骥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将两种药物合理运用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可以将这类患者的肿瘤减小,从而获得能保肛的手术机会,甚至实现肿瘤消失,不需要再进行手术。目前,这项研究结果已经被写入《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直肠癌整合诊治前沿,成为该领域最新研究参考。朱骥团队研究数据显示,有67%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过新辅助放化疗免疫治疗,肿瘤消失,实现器官保留。

朱骥说:“过去有种盛行的理念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不管怎样,只要活下来就行了。但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我们不单要追求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要尽最大努力让患者活得更加有尊严。”

“现实中,很多患者就诊的基层首诊医生也不了解低位直肠癌保肛,仅仅认为低位直肠癌,只能一切了之。所以这需要我们的科普工作、技术推进工作做得更深入一些、系统一些,基层医生积极引导患者,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疗。”

杀死肿瘤,保护正常组织

放疗有很多把“不流血的手术刀”

放疗除了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合纵连横”,放疗技术也在精进中。

“以前,放疗医生会被老百姓称为‘画格子医生’,比如给鼻咽癌患者做放疗时,放疗医生会在患者的脸上画十字框线,以此来标记放疗的范围。这是限于当时年代的技术条件限制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朱骥说,现在借助于越来越多“慧眼”和“帮手”,放疗医生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多种设备配合,将肿瘤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更精准区分,这样患者单次接受照射剂量可以增加,放疗次数可以减少,与此同时,各种令人害怕的放疗副作用也可以减少。

同时,放疗医生手中“不流血的手术刀”可选范围也越来越大。朱骥说:“这几年,省肿瘤医院引入了多台代表国际一流技术的设备仪器,比如射波刀、TOMO放疗系统,还有下半年要投入试运行的重离子中心,这些设备针对不同的肿瘤类型、不同的肿瘤分期、患者不同的经济承受能力,都有合理的治疗解决方案。”

他解释,以射波刀和TOMO放疗系统为例,两类设备都是国际主流的放疗设备,精准度高,但作用范围不同。射波刀可以在影像引导系统的实时监控下,使用大剂量、高能X射线精准对准靶体,产生局部的放射生物学反应,达到消融肿瘤或病灶的目的;而TOMO放疗技术系统则治疗覆盖范围更广,肿瘤患者生存期比以前明显延长,更容易出现多个地方的转移病灶,普通放疗技术有时难以做到疗效和副作用二者兼顾,TOMO放疗技术系统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相较于传统放疗,当下的放疗造成的副作用已远远降低,加上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生对不良反应的处理能力已有大幅提高,医生完全能够有能力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放疗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朱骥说。

作为一个从业二十多年的放疗专家,朱骥表示,现在的放疗技术更新很快,主要围绕两个焦点:第一是怎样把更高的能量传递到肿瘤,最大概率杀灭肿瘤;第二是怎样让能量不在正常组织上停留,最大程度去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

“这也是精准放疗的发展方向,努力给更多肿瘤患者带来治愈福音。” 朱骥说。

大咖辟谣

1. 手术后要做放疗,手术前不能做?

朱骥:这个观点肯定是错的。手术后做放疗,还是手术前做放疗,这取决于患者所患肿瘤的特性,以及现有的临床数据统计,从而判断哪个时间段运用放疗更合适。

现在很多肿瘤治疗已越来越倾向于把放疗放到术前来进行,比如肠癌、软组织肿瘤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肿瘤病灶明显缩小,通过手术,更能将病灶切除干净,减少肿瘤复发的概率,降低肿瘤转移的风险。

2. 肿瘤转移后,就无法进行放疗了?

朱骥:肿瘤转移后无法进行放疗,这肯定是不对的。放疗有两类,一类是根治性放疗,一类是姑息性放疗。肿瘤转移分成寡转移和广泛转移。如果患者存在寡转移的情况,接受放疗后,最终患者体内是无瘤状态,那么患者还是能够获得根治机会的。但患者如果已出现了广泛转移,这个阶段,肿瘤整体治疗要以全身系统性的治疗为主,如果病人因为肿瘤的压迫或其他原因,造成生活上的影响,如疼痛、出血、梗阻,放疗能够有效控制肿瘤,让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所以肿瘤转移不是放疗的禁忌症。

3.选择放疗,意味着肿瘤无法治愈?

朱骥:选择放疗并不是说肿瘤无法治愈,而是我们要评估患者有没有被治愈的机会,然后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治愈。现在,比如精原细胞瘤、霍奇金淋巴瘤,这些肿瘤对放射线很敏感,放疗就可以让肿瘤达到治愈。对另外一些肿瘤,比如鼻咽癌、肛管鳞癌、直肠腺癌,通过放疗结合化疗的组合治疗,也能够让肿瘤完全消失。另外,还有一些肿瘤,治疗虽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无论是术前放疗还是术后放疗,都能够显著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4.放疗设备越贵、越新,治疗效果越好?

朱骥:设备是不是越贵越新,就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个要因人而异。首先患者应该相信专业医生的判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制定最适合他的治疗方案。其次,新的设备,贵的设备,有它的优势所在,可能体现在传递更高效的能量,也有可能体现在对正常组织有更好的保护。但是具体到每一例患者,最适合用哪一种放疗设备,要请专业的医生根据病人情况来判断。

5.放疗完成后患者带有辐射,对家人有影响?

朱骥:这话肯定是不对。放射治疗时,射线穿身而过,不会在体内造成任何残留。所以,当患者完成治疗,走出机房后,他身上就已经没有辐射了。和他一起生活,不需要有任何顾虑。(记者 柯静)

责任编辑:hN_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