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多出现在ICU病房,中国目前累计发现18例;全球感染者数量呈上升趋势
致死率超60%、近50%感染者90天内死亡……近日,一则“超级真菌被美列为紧急威胁、中国已有18例确认感染”的消息刷屏,引发公众恐慌。
专家表示,公众不必过分担心,“超级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医院内部,特别是ICU内,免疫缺陷人群存在感染可能,对多数感染者现有抗菌药物治疗有效,健康人群不会感染耳念珠菌。
不过,他同时提醒,目前全球感染者数量确实越来越多,可称为暴发性流行。这一现象的出现或许与人类生活方式、医疗方式有关。
耳念珠菌
最早于2009年在日本发现,随后在全球快速流行。
据美国CDC官网数据,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包括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西班牙、印度等。
尽管已有近十年的研究,但耳念珠菌的来源目前尚不明确。
“超级真菌”来源目前仍不明确
近日,《纽约时报》报道,一种名为耳念珠菌的“超级真菌”在美国多地暴发,目前美国已有587例确诊病例。该真菌导致病人“神秘感染”,并被美国疾病防控中心(CDC)列为“紧急威胁”,近50%感染者在90天内身亡。昨日,中国媒体发布消息称,目前中国确诊18例超级真菌感染。
“超级真菌”相关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不少网友在留言中表示担忧:“好可怕,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害怕!普通民众该怎么防护?”
记者了解到,耳念珠菌之所以被称为“超级真菌”,是因为它的耐药性比较强,血液感染后致死率高,而且在环境中生存时间较长。
尽管已有近十年的研究,但耳念珠菌的来源目前尚不明确,国内外学者对耳念珠菌致病性及耐药性的形成和快速进化的认识仍然有限。
美国CDC官网在关于耳念珠菌的情况说明中提到,耳念珠菌是一种新兴的真菌,对全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它是一种在医疗机构中传播的耐药菌,在美国仍然很少见;耳念珠菌可引起血液感染甚至死亡,超过1/3的侵袭性感染者(例如血液、心脏或大脑感染)会在一个月内死亡。
中国18例感染者多出现在ICU
中国首例“超级真菌”感染病例于去年发现,是一位患有肾病综合征和高血压的76岁患者。
2018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王辉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广华带领的团队通过合作研究,报道了中国首例“超级真菌”感染病例。
研究发现,中国首例耳念珠菌菌株对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普遍比较敏感,这意味着,现有抗菌药可以杀死“超级真菌”。此外,还发现硫酸铜对“超级真菌”具有很强的生长抑制效果,这一发现为医院内消毒杀菌提供了新方法。
一位长期研究耳念珠菌的专家告诉记者,中国累计发现18例感染者,其中北京3例、沈阳15例,感染者多出现在医疗机构的ICU(重症监护室)。他提醒公众不必感到恐慌,健康人群不会感染耳念珠菌,免疫缺陷人群才可能受到影响。
不过,他同时指出,国内多数医疗机构并不具备诊断耳念珠菌的条件,可能无法准确识别。美国CDC同样表示,除非医疗机构有专门的实验室,否则耳念珠菌可能会误诊为其他真菌,这种错误诊断可能导致患者得到错误的治疗。
释疑1
健康人群不需要预防“超级真菌”
专家指出,耳念珠菌之所以被称为“超级真菌”,一是因为耳念珠菌耐药性比较强,部分耳念珠菌菌株对临床常用的三大类抗真菌药都有耐受性(包括唑类、多烯类和棘白霉素类药物)。二是血液感染致死率高。
另外,它在环境中生存时间比较长,能长时间存活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皮肤及医院设施表面,从而导致院内暴发性感染。“比如病房里有一个病人感染了,耳念珠菌通过床单、医疗器械或者其他途径,传给其他病人。英国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耳念珠菌通过温度计导致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专家说。
患者感染后会出现什么症状?可以治愈吗?专家告诉记者,实际上,感染耳念珠菌的人本身就是ICU病房的人,感染的症状最终都是器官衰竭。
专家指出,此前中国发现的首例耳念珠菌菌株对抗真菌药物敏感,常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从国外的情况看,也只有很少一部分耳念珠菌菌株对所有药物耐药,治疗较难。
另外,从“杀伤力”来看,研究发现“超级真菌”中国分离株在毒性方面比临床上常见的白色念珠菌还要弱。
有什么办法避免感染吗?专家表示,因为耳念珠菌发现时间不长,研究者较少,所以它的来源尚不明确。中国发现的患者很少,没有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所以研究也很少。目前国外有研究者认为,耳念珠菌是人体自身携带的一种共生菌,可能存在于皮肤或肠道里。但它到底存在于什么地方,现在还不清楚。
不过,专家提醒,耳念珠菌只可能感染免疫缺陷人群,主要是ICU病房里的人,健康人群不会感染,“对健康人群没有什么影响,也不需要预防。”
释疑2
全球“超级真菌”感染者日益增多
针对“超级真菌”在全球暴发性流行的说法,专家表示,从整体趋势看,全球感染者数量的确越来越多,可以称为暴发性流行。
他进一步解释说,2009年发现首例感染者之后的几年,其实没有发现特别多新病例,但从2013年开始,印度的感染病例变得特别多,到2015、2016年,美国、欧洲、印度开始大规模报道病例,不像以前零零散散,有时候一个医院出现几十个人感染。因为西方疾控部门比较关注这些问题,所以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新的物种开始大规模流行。
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吗?“中国现在很难说。”他提醒说,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国内很多医院对耳念珠菌认识不够,而且检测条件不足,造成漏检。
“常规检测手段很难检测出耳念珠菌,部分条件较好的三甲医院有蛋白质谱技术和比较先进的微生物检测仪器,能够检测出。”不过,他同时指出,如今国内医院ICU消毒措施较到位,如果医院按规范操作,不太可能出现暴发性流行。如果出现感染者,马上隔离,对病房进行消毒,也没有太大问题。
释疑3
“超级真菌”出现受多重因素影响
“超级真菌”的出现,和抗生素滥用有关吗?专家指出,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未发现耳念珠菌是如何出现的,但总体上与人类生活方式、医疗方式有关系。因为20世纪50年代以前,念珠菌感染相对较少,后来变得越来越多。
他表示,耳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感染日益增多,原因大致相同。一是存在免疫缺陷的人越来越多,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人的寿命延长,年老后免疫功能也变得较弱,而且癌症化疗等新医疗技术的应用,让免疫系统变得有缺陷。另外,艾滋病的流行也是导致真菌感染的原因之一;临床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也有影响。(记者 许雯)
-
郑州市召开“郑州爱眼联盟”筹备会为预防和减少可避免性视力障碍发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实际行动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青少年视力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携手爱心...
-
河南飞播造林,助力筑建绿色生态屏障图片来自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官网飞播造林,助力筑建绿色生态屏障。2019年是河南省飞播造林40周年。记者从河南省林业部门获...
-
老师发朋友圈自省拖堂问题张晟远同学所写的作文。优美的下课铃声响了,我像灌了一大桶咖啡一样,全身的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了。可是老师的耳朵像塞上了...
-
印尼锡纳朋火山沉寂400年喷发6月9日,在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卡罗县,锡纳朋火山喷出大量火山灰。锡纳朋火山位于印尼北苏门答腊省的卡罗县,在沉寂近400...
-
巨型“抹香鲸”亮相江苏南通倡海洋环保这是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鲸图案(6月10日无人机拍摄)。 6月10日,一幅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鲸图案亮相江苏省南...
-
郑州市召开“郑州爱眼联盟”筹备会
2021-05-12 13:38:12
-
河南飞播造林,助力筑建绿色生态屏障
2019-07-04 09:02:36
-
老师发朋友圈自省拖堂问题
2019-06-13 08:54:29
-
印尼锡纳朋火山沉寂400年喷发
2019-06-11 10:23:36
-
巨型“抹香鲸”亮相江苏南通倡海洋环保
2019-06-11 10:23:34
-
【豫新出彩 新阶层说】张琴:企业活下去 责任担起来 新阶层贡献新力量
2022-07-01 10:17:27
-
“管家式服务”成廊坊临空经济区金字招牌 率先打造国际航空商贸物流港
2022-07-01 10:13:05
-
福州启动“好年华,聚福州”引才活动 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
2022-07-01 10:11:27
-
环球速看:一线教师说|我所亲历的国际中文教学之路
2022-07-01 09:50:52
-
看热讯:来华留学生讲中国故事:我的第二故乡厦门
2022-07-01 09:41:26
-
视点!监管部门多措并举支持民企债券融资 专家预计全年民企信用债发行或超6000亿元
2022-07-01 09:41:12
-
天天视讯!海外学子说|在捷克留学是什么体验
2022-07-01 09:44:48
-
马尾画好宜居宜业“工笔画” 在完善大交通网体系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2022-07-01 10:09:40
-
世界微动态丨中外研究团队首次精确揭示北京雨燕迁徙规律
2022-07-01 09:57:38
-
世界微动态丨安全教育到身边平安快乐迎暑假
2022-07-01 09:56:08
-
天天资讯:王天定:难忘人生这一站
2022-07-01 09:52:14
-
环球热讯:党群齐上阵 山村处处新
2022-07-01 09:40:29
-
每日消息!雨水箅子缺失 市民担心有安全隐患
2022-07-01 09:53:30
-
环球即时看!“肖本琴”寻亲——一张地市报掀起的新闻大浪潮
2022-07-01 09:39:45
-
环球关注:全市“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政府债务管理专业知识培训会召开
2022-07-01 09:47:26
-
环球关注:洛阳市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2022-07-01 09:51:44
-
今日快讯:盯数据 盯执法 盯问题
2022-07-01 09:56:43
-
天天快消息!洛轴生产基地落户宜阳
2022-07-01 09:46:33
-
环球简讯:洛阳“市树”拟确定为国槐和法桐
2022-07-01 10:03:10
-
环球微动态丨烈日下奔波的“赶路人”
2022-07-01 10:02:45
-
即时焦点:市领导到山阳区调研工作
2022-07-01 09:40:53
-
当前速递!我市印发《关于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意见》
2022-07-01 09:47:13
-
环球快讯:三门峡日报小记者新闻采访课开讲
2022-07-01 09:55:16
-
速递!7月登场了 雨水来报到
2022-07-01 09:47:28
-
全球观察:我市举行“五星”支部创建村社干部大比武总决赛
2022-07-01 09:51:53
-
环球讯息:建设企业服务基地 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2022-07-01 09:54:59
-
全球热推荐:濮阳市首批三十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集中投入使用
2022-07-01 09:47:16
-
【世界时快讯】研究表明“气味相投”更易成为朋友
2022-07-01 09:44:51
-
热消息:房地产“松绑”下的强二线城市:多位中介称客流明显回暖
2022-07-01 10:01:14
-
观天下!《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今起正式施行 有效督促网络平台知识产权协同监管
2022-07-01 09: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