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这些体质的人最难熬 进补需缓慢持久
2017-12-27 15:18:42 来源: 北京晨报网
关注河南热线

随着冬至的到来,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天也随之来临。此时,无论是自然还是人体都开始进入阳气微、阴气盛的状态,人体抵抗寒邪的卫外能力下降,各种虚寒病症容易发作。现代医学认为,冬季的低气温环境容易诱发冠心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关节炎的发作。一年之中,冷凉的冬季是人死亡的最高峰。冬季养生可以预防疾病的发作或加重,但也要避免进补过犹不及,专家表示,冬季进补应符合冬天季节绵长的特点,进补应以缓慢而持久为原则。

冬季这些体质的人最难熬

不同的人对寒冷气候的耐受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在寒冬里露脚踝甚至穿T恤也并不觉得冷,有的人穿得里三层外三层,贴着暖宝宝依然冻得缩成一团,还频频感冒。

一般来说,健康体质的人以及体质稍微偏热的人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可以相对顺利地度过寒冷的冬天,而虚弱体质的人就容易在冬季产生各种不适症状,甚至发生疾病。中医专家表示,冬季数三种体质的人最难熬。

第一类是阳虚体质的人。这类人往往表现为形寒怕冷、面白肢冷、大便稀薄、夜尿清长、不耐冬寒,容易患寒症,阳虚体质以女性和久病体虚者居多。还有一些老年人,每到冬季,漏肩风、老寒腿常常会复发,且疼痛感觉不断加重。而一些脾肾阳虚的人,到了冬季寒气加重,稍不注意感受寒邪,腹泻腹痛症状常常明显加重。

第二类是气血不足的人。常表现为气短乏力、心悸汗出或有内脏下坠感。他们对于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较差,既不耐严寒也不耐暑热,在冬季特别容易感受外寒而反复感冒。尤其是肺气虚的人,由于皮毛抗寒能力的下降,极易发生呼吸道的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气管炎等。

第三类是淤血体质的人,表现为肤色晦暗、舌暗脉涩。中医认为寒凝则血滞。冬季阴寒之气偏盛,从而使原有疾病加重,冬季阴寒之气偏盛,从而使原有疾病加重,如淤血阻滞型的心脑血管病人在冬季寒冷加重时发生脑梗、心肌梗塞的几率较高,因此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冬季进补原则:补气护阳、造血养血

按照中医理论,冬季人容易得病就是因为体内正气虚弱的缘故,所以冬季进补可以有效地发挥这方面的作用。冬季进补实际上就是为了增强人的抵抗力,起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作用。此时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体内,滋养五脏。可从饮食上着手,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以抵御冷空气的侵袭。可适当多吃牛羊肉、鸡肉、鹿肉、鱼虾、鹌鹑、海参、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

喝热粥也是冬季养生的一种好选择。如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精固精,茯苓粥健脾养胃,大枣粥益气养阴。

冬天也是蔬菜的淡季,较易出现维生素不足,出现口腔溃疡、牙龈肿痛、便秘等症状。冬季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此外,大白菜、黄豆、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芥菜、韭菜、绿豆芽、油菜等蔬菜也推荐冬天经常食用,一来维生素含量丰富,二来这些蔬菜也有“护阳”作用。

中医认为,冬季对应肾,而咸味有助于补益阴血。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适量多吃点咸味食品,如海带、紫菜、海蜇等。

对于一些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必要时还可选择药物进补。中药有汤剂、丸剂和胶剂等类型,剂型不同针对的药疗作用不同。汤剂一般用来治大病,丸剂用来治慢病,胶剂则更适合缓缓滋补,尤其符合冬天季节绵长,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需要缓慢持久的特点。(记者 孔瑶瑶)

■养生观

冬天冻手怎么办

冻手是冬季一种常见的折磨人的现象,可造成手指既肿胀又瘙痒,既难看又难受,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裂口溃烂,令人痛苦不堪。很多冻手者寻找各种偏方秘方药膏药水,但能取得良好效果者寥寥。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疗法:

浸泡疗法

先用温热水浸泡患处30分钟,最好在水中加入一些米醋,不仅有助血液循环,还能使皮肤角质软化,擦干后立即涂上鱼肝油软膏或者是鞣酸软膏或尿素霜等,再用一片保鲜膜包严患处。到第二天皲裂就会封口。

马铃薯疗法

将1个马铃薯煮熟后剥皮捣烂,加少许凡士林调匀放入瓶内。手足皲裂后,可取少量涂裂处,每日1-3次,数日见效。

蜂蜜疗法

先用热水浸洗患处,然后涂上蜂蜜,每天2次,连用几天便可痊愈。

此外,要在生活细节和饮食上加以注意:

一是经常注意保护皮肤,冬季外出或在室外应穿戴保暖的鞋袜、手套,特别注意双手的御寒保暖。

二是减少冷水洗手的次数,少用碱性强的肥皂、药皂洗手,洗完手足后养成涂抹外用油脂类护肤品的习惯。

三是注意饮食营养,每天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饮水。尤其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韭菜、胡萝卜、牛奶、动物肝脏等,这对防治皲裂有一定的作用。

责任编辑:hN_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