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祥:关注心脏“三时” 建立心脏猝死防治救体系
2022-03-21 19:10:58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河南热线

获悉,山东省支援威海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白晓卉于3月20日6时45分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临床专家初步诊断系心源性猝死。在缅怀“齐鲁最美职工”白晓卉医生的心痛时刻,我们更应关注心脏猝死这一由心脏内外疾患,导致的心脏骤停综合征患者的突然死亡。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仅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脏骤停而离世,导致心脏猝死的因素不仅仅局限在心脏疾病,尚有继发、诱发心外因素。将心脏猝死放大到全周期、全方位、全时段考量,有三个危机时刻将决定人们生死之走向——即欲死还生的“紫金”时间60分钟、起死回生的“黄金”时间5分钟、向死再生的“黑金”时间10分钟。

一是欲死还生的“紫金”时间

“紫金”时间——是指在发生心脏骤停前的60分钟内,针对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前期原因与症状,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以达到防救心脏骤停欲死还生、心肺复苏之目的。追询“病史”就是了解患者引发心脏骤停前的基础病史;追问“症状”就是了解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前的不适症状;追查“体征”就是了解患者心脏骤停前有哪些临床表现。识别心脏骤停临床症候群“4321”(4痛——头痛、胸痛、腹痛、肢痛;3快——心跳快、呼吸快、变色快;2少——少动、少言;1——模糊),在60分钟内出现上述症状警示人们可能出现心脏骤停,警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平时重视心脏的“三检”——验“三血”(血脂、血糖、血C反应蛋白),做“三图”(心电图、动态血压图、睡眠监测图),拍“三影”(心脏远达正位胸片、心脏彩色超生、冠脉CT造影),可谓是关口前移,站好预防心脏猝死的第一道岗。

二是起死回生的“黄金”时间

“黄金”时间——是指在发生心脏骤停后的5分钟内,针对心脏骤停的类型(心室静止、心室心电分离、心室颤动)采取胸外按压、腹部提压、电击除颤等抢救心脏骤停的复苏措施,建立人工循环与呼吸,以达到起死回生、心肺复苏之目的。临床数据表明,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通常为4~6分钟,因为在心脏骤停3秒钟后,人会因为缺氧感到头晕,当10~20秒时,人会失去意识,30秒后即可瞳孔散大,在1分钟时就会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在4分钟左右时就会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所以心脏骤停的抢救时间必须争分夺秒,如何在“黄金”时间5分钟内针对心脏骤停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尤为重要。当我们判断患者心脏骤停后,就要在起死回生的“黄金”时间5分钟内,即标准化心肺复苏≈心脏骤停+胸外按压法(人工呼吸)+≤5分钟;多元化心肺复苏≈心脏骤停+腹部提压法(循环与呼吸)+≤5分钟;个体化心肺复苏≈心脏骤停+体外电击法(心室颤动类型)+≤5分钟。

三是向死再生的“黑金”时间

“黑金”时间——是指心脏骤停终止抢救的10分钟内,针对包括心脏在内的器官、组织、细胞继续进行人工循环与呼吸,满足其移植再生的需求,从“救命”到“救器”达到延续生命、向死再生心肺复苏之目的。如何在“黑金”时间10分钟内终止心脏骤停的器官采取相应的拯救措施?我们需要了解身体器官、组织、细胞医学上热缺血时间的概念——就是说终止心脏骤停后,对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继续提供人工循环与呼吸保障,最大限度的降低人体器官、组织、细胞损害的这段时间。

资料表明,大量终末期的心衰病人急切地等待心脏移植,而器官远远不足。开展器官延生≈心脏死亡+器官灌注+≤10分钟、组织复生≈心脏死亡+组织保护+≤10分钟、细胞再生≈心脏死亡+细胞滋养+≤10分钟的向死再生心肺复苏术具有划时代意义。现代移植术的开展,让人们对死亡有了新的认识,即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但是并不意味着各器官、组织、细胞同时均死亡,让我们记住从“救命”向“救器”向死再生的“黑金”10分钟并积极行动起来,为人类生命循环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hN_0119